關鍵詞:當代版畫 江蘇版畫
展覽日期:2017年6月7日——2017年6月25日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長江路333號)
主辦單位:江蘇省美術館 水印版畫材料與技術研究文化部重點實驗室
承辦單位:江蘇版畫院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版畫進入了對其本體語言的建構,提出了當代版畫的概念與新興木刻以來現代版畫的區別。這一時期中國版畫在關注自身本體語言的同時,視覺與技術、思想與表達成為中國版畫創作中最為突出的兩個體系,呈現出多種學術性研究和展覽,大眾與理論家也對版畫的欣賞與研究提出了諸多的思考和課題。
江蘇水印版畫自六十年代初興起,藝術家們挖掘傳統藝術,探索新的版畫語言來反映現實生活。把新興版畫的創造性與古代版畫的水印技巧相結合,吸取中國畫水墨暈染的方法,逐步形成了江蘇水印的雛形。江蘇水印與傳統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但卻洋溢著鮮明的時代感,體現出中國新一代版畫家的思想感情。這個時期不僅出現了一批又一批佳作,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版畫家,江蘇水印版畫成為重要的學術品牌。
江蘇版畫發展至今,創作由以往的水印版畫、木刻版畫為主,變成了銅版、石版、絲網版、數碼版等多種版種共存的局面。這些給畫家帶來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和拓展的可能性,并在其他門類藝術發展的影響下不斷創新,展示了它現代性的一面。在這期間江蘇版畫家利用新的版畫材料技術創作出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作品,同時水印版畫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作品學習吸收了國內外各個藝術流派,各種表現方式,重視技巧和語言的錘煉,注重精神的追求、觀念的更新,強化個性的存在價值。因為版畫的獨特性質,沒有更多的傳統模式限制,它更開放、更自由。現在的年青版畫家們顯然很適應這一點,他們的思維活躍,眼界寬闊,創作手段也涉及到了很多領域。
藝術創作要結合自己的感悟把時代的文化精神,審美特征提煉出來,并轉化成有個性的、具有深度的藝術作品,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它展示畫家自由的精神空間的同時還要求畫家研究、繼承傳統并不斷創新、敏感地把握時代脈絡。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讓人們體會到還有一種境界,一種掩藏在心底深處的純凈和真誠,一種時代文化精神的存在。
由于版畫的獨特性,而有了屬于版畫特有的審美感官經驗,更由于不同的版畫技法,這種感官經驗也豐富多變,版畫為觀者打開了世界的另一扇景致。
此次展覽的82幅作品,是我館對館藏版畫的又一次學術梳理,旨在通過對此階段的版畫進行研究和探討,分析江蘇水印木刻版畫、銅版、石板等版畫與中國古典版畫和西方傳統版畫之間的差異,探究如何建設中國當代版畫的藝術理念和精神內涵,把融合各種不同藝術手法的當代版畫引向一個新的境界。
周一清 版畫 《陽光下的小樹》1999年 48X52.7
徐累 版畫 《花天水地》2003年 73X56
楊春華 版畫《清暉圖》1999年 63.3X55
張放 版畫 《桃花園之一》1998年 109X78
陳琦 版畫 《夢蝶》2000年 80X58
張珂 版畫 《浪韻》1998年 70X113.5
吳俊發 版畫 《峰巒疊翠》2000年 42.5X55
黃丕謨 版畫《宛宛小河盈盈水》 1997年 44.7X62
朱琴葆 版畫 《雪山橫天》 59.5X80
版畫 《太行山之夜》1999年 56.8X75.5
金明華 版畫 《中華門古城堡》1980年 48.8X50
翁承豪 版畫 《沙家浜》1992年 35.5X50.5
陳新建 版畫 《遠古的呼喚》2000年 41X80
濮存周 版畫 《紙燕飄飄入夢來》2000年 68.5X38
朱建輝 版畫 《古月樂韻》2002年 60 X 76
張天星 版畫 《春往秋來》2000年 59.8X89
劉彤彬 版畫《現代童謠》2002年 79.5X61
王軼瓊 版畫 《從南方遙想北方》 91.5X67
劉波 版畫 《生命的印象之三》1994年 43X59
陳 超 版畫《天地同氣》2002年 80X73.7
顧志軍 版畫 《吳儂軟語 》2002年 55X80
萬子亮 版畫 《理想狀態》2003年 76.3X85.8
吳晨 版畫 《高峰》39X61
王堅如 版畫 《祈福》2004年 92.5X44
鄧清之 版畫 《潤》2002年 79.5X61
章水雄 版畫 《墻的痕跡》2002年 53X77
劉智勇 版畫 《舞》2001年 29X40
聯系我時請說明是在江蘇培訓在線看到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