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證取消了,我還能做咨詢師么?
2017年9月,人社部(原勞動部)發布的(2017)68號文件《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取消了心理咨詢師這一職業鑒定。從此,心理咨詢師三級、二級考試退出了歷史舞臺,考心理咨詢師資格證也不再是成為心理咨詢師必要的一環。
咨詢師職業資格證已經取消了半年多,我們仍然每天收到這樣的問題:咨詢師證取消了,我還能做咨詢師么?
充滿對沒趕上考試末班車的惋惜、目前學習的迷茫、對未來職業道路的懷疑。
本回答將會帶你一起梳理“咨詢師證”和咨詢師的關系,并準備好一份“自救”指南,送給還在為“證書”迷茫的學習者們。
1.“尷尬”的考證時代
沒證羨慕有證的,有證羨慕有實力的
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是什么?
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產生于16年前(200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勞動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并將心理咨詢師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很多人認為這標志著在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上,有了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
值得注意的是,16年前產生的勞動部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心理咨詢師,并不是一種概念。如今大眾理解的心理咨詢師是跟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人才,但在勞動部創立的這個證書鑒定的,則是跟磚瓦工、電工一樣通過培訓考試拿證上崗的技能人員。
這種定位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心理咨詢師職業證書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是為了解決90年代末-21世紀初因為國企改制、下崗分流造成的大量下崗員工的再就業問題。
第二,中國心理學尤其是臨床心理學起步晚,當時不具備培養專業心理咨詢師的環境的。舉個例子,作為國內心理學研究標桿的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才剛剛成立我國首個心理學院,2007年才有應用心理學方向,眾所周知,現在在心理學界比較權威的咨詢師,都是靠1997年第一屆中德班培養的。
基于這兩個歷史條件,就能理解后來被大家詬病的心理咨詢師證書門檻低、考試簡單、含金量不高的問題。
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有用么?
評價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是否有用在于不同人對于考證的預期。
對于行業來說,心理咨詢師證書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通過16年的時間,讓大眾認識了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并且通過考試拿證的方式吸引了一批人來學習心理咨詢知識,并對咨詢師這個職業產生職業認同。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心理咨詢師證書持證者超過100萬。
另一方面,大眾對心理咨詢的接受,催生了一大批考試培訓速成機構,代報名機構,緊接著市場上出現一批僅拿到證書之后就“掛牌”做咨詢的非專業人員,導致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亂象橫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大眾只知道“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而不知道這張證書無法真正鑒別專業和非專業人員。
對于非專業出身的個人來說,了解心理咨詢基礎知識外,一部分人將考證作為日后進行第二職業的準備,“多一張證多條路”的心態,導致許多人將拿證視為成為心理咨詢師的起點。然而這種“留后路”的心態也導致了大部分人拿證之后沒有繼續深入學習,除了拿證之外,并沒有真正入門。
對于專業出身的人來說,這個證書顯得“雞肋”。因為了解心理咨詢師的科學培養體系,深知這個證書無法滿足實際咨詢工作的需要,更看重的是實習和督導等實踐訓練,這就是常說的外行人看“證書”,內行看實習督導。
拿證之后,就能做咨詢么?
據相關部門調查,全國超過100萬考取心理咨詢師二三級證書的人中,能夠勝任專業心理咨詢的,人數在2-3%左右。
主要原因是,很大部分持證的人除了考證培訓和一些零散的短期培訓之外,并沒有經歷專業系統的長程培訓,而實習和督導經驗的缺乏導致這些人不能掌握反思性實踐、評估、干預等對勝任心理咨詢師至關重要的能力。
沒證時以為離咨詢師只差一張證書的距離,而有證之后才發現,業余和專業之間,是實力的差距。
2.證書取消的“真空”時代
職業在,需求在,成為實力派是正道
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取消,只意味著原勞動部制定心理咨詢師認證制度已經功成身退,退出了歷史舞臺,并不意味著心理咨詢師這一職業的取消,對于心理咨詢行業來說,將面臨一個更加強調專業性、系統性和規范性的時代的來臨。
幾則新聞
2017年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中央綜治辦、民政部等22個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積極推動心里咨詢和治療服務,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培養。
2017年4月,國家衛計委就我國心理健康工作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要完善心理咨詢師培訓內容和考核方式,加強實踐技能操作的考核,進一步提升他們進行心理咨詢的實操技能。
2017年9月,人社部(原勞動部)發布的(2017)68號文件《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取消了心理咨詢師這一職業鑒定。
放在時代發展的維度上看,人社部心理咨詢師證書的取消,只是心理咨詢行業發展中的一個節點,迎來的是心理咨詢行業走向更加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新階段。
一個數字
2017年8月25日 第十次心理全國衛生大會公布:目前,我國心理咨詢師的人員缺口數量達43萬左右。
從數字來看,心理咨詢行業的規范化不僅是心理咨詢行業發展的要求,也更是保障國民心理健康需求的要求。
舊“證書”取消,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仍在,國民對心理咨詢師的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在專業化的時代,成為能承擔專業咨詢工作的“實力派”才是正道。
3.專業化時代“自救指南”
合格咨詢師,除了“拿證”,還能做什么
綜合國內外對合格咨詢師的專業要求,給未來咨詢師的“自救”指南↓
參加長程系統培訓
長程地系統培訓能夠幫助咨詢師建立一個理解學科和職業所必需的理論框架,同時也能促進咨詢師的自我覺察。
這項系統培訓應當包含心理咨詢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各個流派的理論和咨詢技術。應當除了知識的教授之外還包含必要的練習并使學習者有效獲得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反饋。
參與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與對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咨詢師的勝任力有關,咨詢實踐可以幫助學習者檢驗和理解咨詢理論,練習咨詢技術,同時形成勝任感。
在美國心理咨詢協會專家推薦的《心理咨詢師手冊》中,指出,與自我覺察和建立理解框架顯著相關的實踐類型有三類:與他人分享經驗和聆聽他人的經驗;與學習同伴一起練習你的咨詢和助人技巧;扮演真正地咨詢師角色,與來訪者面對面。
在督導的幫助下提升個人專業素質
心理咨詢師的成長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的過程,其中會面對很多困難和自我懷疑的時刻,挫傷咨詢師的勝任感,得到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的指導(督導師)是咨詢師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環。
你應當選擇經過專業督導訓練的督導師,并且盡可能保證在起步階段,在專業助人實踐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來自督導師的支持。
持續自我體驗和探索,實現自我覺察
研究發現,對來訪者而言,真正起作用的是咨詢師的個人品質和他/她形成可接受的咨詢關系的能力有關。換言之,要想成為合格的咨詢師,需要認識并成為“你自己”。
你可以通過個人傳記的反思性的學習任務、參與實踐形成反思、找專業咨詢師做個人體驗等方式實現自我覺察。
沒有任何證書或者一次性的考試培訓能夠給你帶來安全感,
對心理學的熱愛,長時間的系統學習和實踐才能讓你成為真正的咨詢師。
簡單心理不僅致力于篩選Top 1%的咨詢師提供高質量的心理服務,保證提供咨詢的專業性之外,還能在更多方面助力行業的發展:我們期望打造系統的專業培訓,為學員提供專業系統的訓練、實操、督導和學習同伴,以幫助學員踏實走好咨詢師的成長之路,也為行業輸送專業、可靠的心理咨詢師。
通過收集數千名心理咨詢學習者關心的問題和調研海內外心理咨詢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專為心理咨詢初學者打造,精心設計了21門專業課程。
課程安排:涵蓋3門基礎理論、5門實用技術、5大經典流派理論與技術、6種心理議題的干預技術及1門咨詢師職業入門和2門心理咨詢行業專題課程。
課程持續2年,線上小班視頻教學。通過3個階段的進階學習、配合3類不同的實習、3階段的專業督導,總計高達:300小時的理論學習+近50小時的實習演練+100+小時的督導保駕護航,讓你腳踏實地成為實習心理咨詢師,助你走上心理咨詢師的執業道路。
我們想通過這門課程,幫你解決90%的入門煩惱,成為心理咨詢師,我們比你更認真。
作者:簡單心理Uni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27121/answer/3717104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