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南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 語 題
晚唐時杜牧有首著名的詩歌《江南春》,與我們南京風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的前兩句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你知道后兩句是什么嗎?
2、 題 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3、賞 句
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描繪出江南春景的明朗,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4、溯 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語出晚唐詩人杜牧的《江南春》。他將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賦予了滄桑之美,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
5、鏈 接
南朝由于佛法興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頗多,其后妃、公主興造寺塔之風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構筑者居多,絕大部分佛寺皆在建康(南京)。惜歷經戰亂,迄今所存已百不得一。后人搜集諸書,得知南朝佛寺之確切可稽者凡二百余所,然其他失名、不見記載者則不計其數。
南朝寺院建筑,除采前塔后殿之一貫形制外,其最大特征為雙塔(設東西雙塔)及舍利之安置(置于中心柱下,而不在相輪之下,與印度截然不同)。其中以同泰寺、瓦官寺、棲霞寺較為著名。而棲霞寺中有千佛巖石刻造像與明征君碑等石碑、石塔,其風格之秀美典雅,異于北朝云岡石窟造像,為南朝僅見之石刻造像藝術,亦為我國重要之佛教史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