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教育的最大死敵,然而幾乎每個家長都在做!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永遠是虧本的,那就是發脾氣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因為:
2、壞脾氣會遺傳。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什么樣的娃。愛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娃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里脆弱又愛抬杠。同時孩子長大后,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壞脾氣是親子關系最強的殺傷武器。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問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后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能力,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心態調整了,脾氣也會小了,
改變壞脾氣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
1、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搞的孩子心里不痛快,一些壞的習慣絲毫沒有因你的發火而改觀。
你完全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我真的很難過……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達到目的,又能把傷害降到最低,表面看上去輕描淡寫,卻能四兩撥千斤。教育中的“點到為止”,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孩子,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時,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
2、靜心思考,以寫宣泄
一味的壓抑、克制脾氣不是最好的辦法,就像把霉變的東西放在沙發下,雖看不到,但卻被難聞的味道困擾著。
這不僅是疼惜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是高效率處理情緒的實用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騰出更多“內存空間”去干有意義事,效果非常好。
3、不把壞情緒傳遞給孩子,讓愛人做你的心理醫生
我有個同學是公認的好脾氣,做了媽媽后也從不發火。她說之所以從不發火,實際上是因為她有一個心理醫生的愛人。
她說不管在外遇到什么事,被老板罵也好、被朋友誤解也罷,只要回家跟愛人傾訴一番,心情就會恢復平靜,從不擔心會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面前。
比如,當她氣急敗壞的跟愛人說某人的“壞”時,愛人不必要跟著煽風點火、獻計獻策,只要靜靜的聽,跟著她的情緒說“恩 ,是的,你肯定氣壞了!你真是太生氣了……”只要尊重她的感受,就可讓她的情緒得到宣泄。然后再平靜下來理清思路,找到解決的辦法,這在心理學上叫“共情”。
當對方氣的發瘋、發狂時,只要給她一個有力的擁抱,并用心傾聽、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前所未有的被理解之感,讓對方永遠珍惜你這位生活中的“知己”。
對于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關愛和傾聽,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后,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控制脾氣,但要有智慧、心中裝滿愛,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滿愛的教育
一、讓孩子的脾氣打在空氣中
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脾氣就發不起來。
記得有次孩子火急火燎的要吃菜,跟她說等爸爸洗好澡一起吃。可孩子不聽,不但用手去抓菜,還往菜盤里噴口水、吐氣,正好被我看到,用眼睛瞪她、她也反過來瞪我。她的舉動令我非常憤怒,想吼她不聽話、沒教養,可我忍住了沒發火,繼續若無其事的打掃廚房臺面。
接下來孩子可能知道錯了。吃飯時,我對她剛才的舉動只字不提,她反而比往常任何時候吃飯都要乖,不亂走動也不問這問那,吃完飯后還知道把碗放回洗漱池了。看到孩子的反常表現,我突然感覺到克制脾氣是對的。在如此有挑戰意義的事件上,能做到不發脾氣,很佩服自己。如果我當時忍不住,對著孩子的行為大聲呵斥或打罵,后果肯定不堪設想。
脾氣的對持就像拔河比賽,對方的鏗鏘有力是以你的堅持不懈為前提。如果想讓對方放棄,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放手——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的脾氣就發不起來。父母小小的改變,對孩子未來影響巨大。
二、與其發脾氣,不如傳遞正能量
和孩子較量中只要你動怒、發脾氣,就敗了。父母若不和孩子發脾氣、逞強,遇事有定力、會變通,孩子學到的也是這些智慧。
如果你只會發火、發脾氣去對待,孩子從你這里能學會什么呢?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
小區里有個孩子,看見別人都玩滑板車,自己也哭著嚷著要騎。結果哄不好,媽媽對著孩子臉劈頭蓋臉打,孩子倔強的坐在地上死哭不起來,家長火氣也更大了。周圍鄰居紛紛說孩子太嬌慣,不該任由孩子這樣。可我卻深深感到悲哀: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懂什么?為什么父母不能耐著性子、停止發火,跟孩子好好講,為什么不能跟孩子承認,你這樣纏著硬要別人東西的行為是不好的,媽媽心里很難過?媽媽對你今天的表現很失望,我很傷心?
蹲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事情就會截然不同。父母永遠不要把發脾氣、打罵作為管教孩子的選擇,這樣你的注意力才會轉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裝滿愛的教育
記得有次因喊孩子吃飯,她沒理我。而后又把畫好的畫展示給我看,我故作生氣狀扭頭沒看,她卻劈臉給我一巴掌。雖然不疼,但這個行為讓我震驚。當時我雙目圓瞪,氣的想把她打回去,可是我忍住了。而孩子卻忍不住了,看我沒有一點火星味,她三番兩次跑到我跟前道歉說媽媽對不起,她沒有過來吃飯是不對的,那是因為她的畫還沒有畫完,她是想畫一幅漂亮的畫送給媽媽作為禮物呀。是的,如果我選擇對孩子發脾氣、打罵的話,就永遠也不會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和滿滿的愛,給母女交流設置嚴重障礙。
有時候孩子叛逆、不聽話甚至頂嘴,要看到本質原因。從另一個角度看說明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問題的勇氣,總比像個木頭人一樣,沒主見和靈魂,唯唯諾諾聽命大人要好。成績不好,但她懂事,對人熱情善良、受歡迎,這也是好現象。被老板罵了,要慶幸還有工作;食堂菜燒的不好,要慶幸還有飯吃;錢包丟了,要慶幸銀行卡還在;輕輕點擊鼠標,世界就在眼前……太多太多的恩惠在日常。為孩子營造和諧健康環境的同時,自己也備受滋潤。沒有脾氣的胸腔才能傳遞正能量,心中滿藏愛和感恩,才能使愛不斷傳遞。
祝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擁有好脾氣,每個家庭都有好氛圍,每個孩子都有快樂童年、健康成長。
來源自中華家庭教育
責任編輯:
聲明:頻道所載文章、圖片、數據等內容旨在公益傳播,并不代表本站立場。如發現有違法信息或侵權行為,請留言或直接與本站管理員聯系,我們將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時內作出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