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喊家長坐進課堂旁聽 一大撥爸爸媽媽成周末“陪課族”
“自從女兒上了這個培訓班,我也開始重新當學生了,每堂課都要在教室后面旁聽、記筆記!”家長周女士這學期開始給三年級女兒報了一個培訓課程,每周六整整一天,坐進課堂陪女兒上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南京不少培訓機構興起開放課堂,允許家長旁聽,爸爸媽媽們紛紛成為“陪課族”。
“開放課堂”興起:孩子上課,家長旁聽記筆記
周女士的女兒新學期上三年級,看到周圍的孩子都在上各種培訓班,周女士也不淡定了。“孩子成績挺好的,感覺課內的知識她吃不飽,別人都超前學,我們也不能落后啊。”在朋友的建議下,周女士帶著孩子去南京一家熱門學科培訓機構報名。“好多朋友的孩子都是參加了這家的培優課程,孩子有一個入門測試,通過后才有資格報名。”周女士給孩子報的是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全科,集中在周六上課,講義難度一般會高于學校的學習難度,進度上也更加快,而這家培訓機構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式課堂,允許并建議家長旁聽。周女士說,孩子在學校上課家長是不能聽的,所以一開始看到開放課堂還蠻新鮮。“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孩子的課堂表現,可以看到老師教的情況,比較透明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這家主打“開放課堂”的培訓機構在南京比較火爆,并且帶動其他一些辦學機構也開始開放課堂,使得南京一大撥爸爸媽媽成為周末“陪課族”。
為什么要開放課堂?培訓機構這樣說
為什么要對家長開放課堂?記者了解到,培訓機構對于家長旁聽,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家長有旁聽的權利,不要求家長一定要旁聽,但是建議小學階段家長有時間可以旁聽,主要出于六個方面的考慮。第一,讓家長看到孩子實際的課堂表現,做到心中有數。學校課堂是不能旁聽的,但教育卻又是一個需要學校與家庭信息互通的事情,課堂學習是家校互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家長需要通過一定程度的聽課,來了解孩子真實的課堂表現,做到心中有數,發現問題并及早與孩子溝通。第二,這家培訓機構以“培優”為理念,課程偏難,家長旁聽便于了解課程難度,更加理解孩子;第三,家長旁聽對教學質量和老師授課也是一個促進;第四,家長可以了解到老師所講的重要信息,包括學習方法和升學信息等;第五,便于老師及時和家長溝通,反映孩子情況;第六,家長旁聽也解決了孩子上課時家長無處可去的現實問題。
各方熱議
支持:孩子聽不懂回家我可以輔導
采訪中,不少家長對于和孩子一起上課表示支持。家長劉女士說,跟著聽課,如果孩子聽不懂回家我可以幫助輔導,而且可以看到孩子在上課時候的每一個舉動,對于他的上課習慣等問題可以及時指出。一位五年級孩子的爸爸夏先生說,我們家長坐在后面,很有氣勢,孩子不敢開小差。家長吳女士則最看中,可以直接知道老師的情況,和老師偷師學一點方法,也容易和老師交流溝通。
反對: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思想
不過,也有不少家長對于陪課很反對。一位媽媽說,我平常工作就很忙了,有個周末也不能休息,而且這種貼身陪上課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思想,小孩會認為,反正不會不要緊,家長在后面做筆記或者聽懂了,就可以輔導我。家長劉先生的擔心是,平常孩子就怕家長,他陪著上課之后發現,孩子課堂上根本放不開,不敢開口,開口說錯了,怕回家被家長訓。一位媽媽雖然給孩子報名了可以陪課的培訓班,但是沒有選擇去旁聽。“我們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力可以提高,而不是在我們時刻的監督下,他一人學習搞得全家緊張,就沒有必要了。”
孩子怎么想?
怕爸爸媽媽拿自己和別的孩子比
和爸爸媽媽坐在一個教室里上課孩子們怎么想?記者也采訪了幾個小學生。孩子們認為,爸爸媽媽一起聽課如果有沒有聽懂的,回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討挺好的,如果筆記沒有來得及記,也能問他們。不過孩子們也擔心,爸爸媽媽知道自己上課的一舉一動,以及課堂表現,回家容易拿自己和別的孩子作比較,比較有壓力。
家長不要每時每刻盯著孩子不放
專家建議
對于培訓機構興起的家長陪課現象,南京市家庭教育指導師金煦英老師認為,既然是培優課堂,孩子都是學習能力較好的孩子,家長偶爾聽聽可以,但經常去聽不利于孩子自身能力提高。“學校教育是不允許家長陪讀的,只有行為習慣有問題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可以申請家長陪讀。”金老師認為,教育首先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自主獨立地解決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家長一路陪讀學習,孩子就有依賴性,缺少獨立思考。孩子剛開始學習應該聽一聽,給孩子一些幫助,等到孩子適應了就應該放手讓他自己去努力,學會遇到困難自己去解決,家長不要每時每刻都盯著孩子不放,給孩子們留一些自己的空間,做合格家長,適度很重要。”記者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