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33所學校啟動小學新評估體系
用紙筆考試、分數高低評價孩子優劣的現狀,即將被打破!南京市玄武區昨天舉行江蘇省2016年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啟動儀式暨項目論證會,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沈峰領銜的“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質量測查與評估研究”立項為全省3個“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重大研究項目”之一,南京及全省33所幼兒園和小學將統一啟動,預計用兩年時間搭建包括藝術、體育、心理、家庭、習慣等在內的多維度全學科教育新評價體系。
現狀:小學里傳統紙筆、學科測試占評價主導地位
記者了解到,南京目前的小學評價呈現主要為《成長腳印》素質報告書,其中有孩子每個學期的各學科成績等第,以及各項綜合能力的自己評、老師評和家長評。“素質報告書中除了學科評價外的素質評價,還是比較粗放的,并且社會普遍會忽略掉這樣的評價,更加重視成績評價。”采訪中一些校長認為,教育主管部門領銜優化和改革質量測查與評估,有利于真正推動孩子綜合素質提高,將他們從一味追求考試分數中解放出來,引導家長真正注重孩子各項能力的提升。“小學的質量測查與評估,目前還是傳統紙筆占了很大的比重,顯性學科的測試為主導,但對一些隱性因素,整個南京市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沈峰告訴記者,即使在小學這樣一個沒有中考和高考壓力的環境中,學校的測評主體還是語、數、外這些和中學、中考銜接的文化學科。這次玄武區啟動這樣一個項目研究,希望可以拓寬測評領域,全科都去探索每一個學科會影響孩子素質的哪些關鍵能力,讓所有學科在橫向上都能評估,帶動大家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
改革:33所項目學校啟動新評價體系研究
北小:拓寬語文素養測評領域
此次小學質量測查與評估項目研究在33所學校和幼兒園同時啟動,每所學校承擔的研究重點各不相同。例如,北京東路小學最著名的是“12歲以前的語文”。此次他們將重點對語文學科的評價做出更為科學和細致的體系。沈峰說,語文目前的評估主要是紙筆考試,但事實上語文素養包含很多方面,并且是一個積累過程,不一定會在考試成績上很快呈現出來。我們期待北小能夠拓展出一個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的改變,讓孩子們看到每個人不同的特點,增強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長小:引入大數據動態多維度評價
長江路小學之前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大數據配合教學的實踐,此次研究的重點是運用大數據對孩子進行質量測查與評估。校長宋紅斌說,僅僅靠紙筆考試測評孩子是不全面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長和特點,今后我們的老師可以運用大數據記錄每個孩子的動態發展,作業情況、學習習慣、心理變化等,從中發現孩子某個階段需要改進改善的地方,老師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大數據引入還可以將一些孩子的課外能力也納入其中,除了課內的學科評價,孩子其他的綜合能力也納入評價,看到他們更多的閃光點。”
計劃:兩年內搭建全科質量測查與評估體系框架
沈峰說,現在江蘇省、南京市都在建立藝術評價體系,體育監測也早就納入測評體系當中,我們基于這樣一個大的改革背景,做出此次項目研究,選取了2所幼兒園,區內全部23所小學,聯合江蘇省外地8所小學,以小學為突破口,計劃兩年內搭建一個全科的質量測查與評估體系框架,不是每個學科都拿出來考一場,而是用每門學科最適合的方式去評價,以促進這個學科關鍵能力的增長,有的可以用紙筆達成,有的可能就是畫一張畫,唱一首歌,做一份問卷。
記者了解到,在江蘇省2016年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項目申報中,南京市玄武區三類項目獲得立項,除了“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質量測查與評估研究”項目,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校長屠桂芳領銜的“校園俱樂部機制下‘課內外一體化’的高中體育教學新探索”立項為全省45個“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項目”之一,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余穎領銜的“斯霞‘童心母愛’教育思想育人模式及其推廣樣式的實踐建構”立項為全省8個“江蘇教育名家教育思想推廣項目”之一。記者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