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腿媽媽被曝是慣偷 同病區(qū)家庭求關注
六一兒童節(jié)前一天,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女性小偷,她偷雞腿給生病女兒當兒童節(jié)禮物,這一事件被媒體報道后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近日,“偷雞腿媽媽”事件有了后續(xù)消息。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偷了一只雞腿和一本三字經后,劉燕的命運被改變了,30萬捐款涌來,女兒大麗住院接受全面治療。很快輿論又有動向:有媒體暗訪超市,試圖揭秘劉燕是“慣犯”,也有媒體披露大麗非親生……劉燕說:“媒體老是問來問去……關注后續(xù)吧,后期孩子的費用如果不夠,還要找你們媒體!
同病區(qū)“尿毒癥”家庭:求求報道我們吧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與"偷雞腿媽媽"在同一病區(qū)的王玉琴也有兩個嚴重腎病的女兒,為治病已扛多年,看到記者采訪"偷雞腿媽媽",她只能哭。"比她孩子嚴重的很多,看你們給她錢,你說我們難不難過?就因為我們沒偷東西?""求求你們報道我們的事。"王玉琴渴望地看著記者。
據(jù)悉,王玉琴有兩個女兒,妹妹朱鳴是第一次做透析,19歲的朱詠夢已經透析了兩年。按規(guī)定透析三個月后可以進入大病醫(yī)保,報銷比例在85%,費用負擔會輕一些。但小女兒還不夠大病醫(yī)保條件,異地報銷比例只有30%-40%。兩個女兒治病前后已經花掉了40多萬。這樣撐了三四年,實在撐不下去了。兩個月前,侄女幫他們在網(wǎng)上發(fā)起了眾籌。上面籌款額為20萬元,但直到眾籌結束,他們一共才籌到兩萬多塊。
同樣受影響的還有另外一位父親王國華,他的兒子自2007年查出腎病后,一直吃藥治療,上個月轉變?yōu)槟蚨景Y,如今進入了透析階段。治病6年來,他們花費了30多萬,因為是江蘇本地人,省內新農合報銷比例可以達到80%。但許多進口藥價格高,又不在報銷范圍。對于尿毒癥患者來說,腎移植可能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但一來腎源緊張;二來腎移植又有一筆20-30萬的費用。在沒有找到配型合適的腎源之前,透析好比是沒有盡頭的黑洞。
【偷雞腿媽媽輿情】
管床醫(yī)生:
“大家給(劉燕)這么一捐,對其他家長影響很大。”
“就像你們第一天來救助她時,那個父親和母親(王國華和王玉琴)在那里哭。那么多年堅持下來,他們兩家也扛得很累!
“比她苦的累的多了去了,你們捐款真的捐不過來。”
同一病區(qū)的王玉琴:
“求求你們把我們的事向媒體報道!
同一病區(qū)的王國華:
“我看一堆記者過來,都來采訪他們一家。比她孩子嚴重的很多,人家家里情況也不好,站在邊上看著你們給她錢,你說人家心里難不難過?”
“就是我們沒有偷東西,就是這個意思嗎?是不是這個意思嘛?”
網(wǎng)友評論:
西米子桑蕎麥:我覺得她女兒病房的其它家人更加值得捐
后宮真混亂:我覺得那句話說的特別對,這個世界上的可憐人太多了,光靠捐款也是救不過來的!
berry_周含:辛酸,社會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住臀_屁下留人:然后整家醫(yī)院的腎病患者都開始哭了
車聯(lián)移動行車記錄儀:社會保障不完善,發(fā)現(xiàn)一個救助一個只是杯水車薪,那么多看不起病的人誰管,醫(yī)保不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對多少人帶來影響。另外話說劉燕為何不在山東看病那樣報銷的還多,況且收廢品一天三四十的工作哪里也有
GIGI-珠珠 :她這話也沒說錯,她守法了她沒人幫,偷雞腿犯法的卻能得到幫助~她該怎么給孩子解析這里面的道理~我也很矛盾,這該怎么說呢,怪怪的~
抹播悅: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乖孩子沒人關注
生來雲(yún)水處 : 因為做了不好的事而得到了幫助 而安守本分的人卻被忽略 什么世道!
L_AFan_阿咕:熱門上說別人山窮水盡就去偷的,山窮水盡就應該去偷??這種事情確實是不公平的,其他兩個父母也是困難的,只怪體系不夠完善,而且雞腿媽媽的行為并不是應該提倡的。
菲菲別怕姐姐在 :本身偷竊這事就不該這樣正面宣傳,特別是后期收到善款之類的,更不應該亂灌雞湯。這種做法除了吸引一群盲目捐款的人,還傳遞了一個信息:只要你的動機不是那么利己,你的做法將會得到原諒。這讓那些安分守法的公民怎么想?尤其是那些同樣面臨困境卻依然靠自己苦苦支撐的人。這件事是媒體做得不好
德瓜Maedchen:事情的根本不在于報道,在于,我們整個社會的醫(yī)療體系,根本問題,就是國家拿不起那些錢,讓所有人病有所醫(yī)并不傾家蕩產~
【偷雞腿媽媽事件評論】
評論一:不能讓“偷雞腿”成為社會的共識(每日商報)
說起來,就是這么諷刺。劉燕和大麗的“進駐”卻給這家醫(yī)院的病友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原本只是被疾病與醫(yī)藥費所困,但劉燕的遭遇讓“家有重病孩子”這個群體看到了被媒體報道、被社會關注的力量,讓一個原本買不起雞腿的媽媽一下子收到了幾十萬元錢。甚至有人憤憤不平地責問:她不就是偷了一個雞腿嗎?就是我們沒有偷東西,是不是這個意思嘛?
這真是救助報道的“兩難”所在。媒體“無意間”報道了這位偷雞腿的媽媽,因為六一兒童節(jié)的關系,也許媒體還“有意地”做了這位媽媽是為了生病的女兒偷雞腿的引導,一方面幫助了生病的孩子,另一方面卻引發(fā)了一波“負面”的社會輿論?陀^地講,與劉燕有同樣遭遇的父母在孩子的病房里的確很難保持心理平衡,救助這件事便會從個體的矛盾上升到社會的矛盾,為什么同樣是孩子重病,她可以得到幫助而我們卻不能?
但事實上,這些問題本來就不能一概而論。社會對兒童的救助體系與劉燕因為犯錯誤被報道而受到矚目從而得到救助,兩者并無邏輯關系。媒體對個體的關注以及由此改變的命運也許只有幾個,但是通過這樣的事件,希望能夠推進社會的進步,讓全社會為大病兒童建立更加完善的醫(yī)保政策,讓其他身患重病的父母不需要通過“偷雞腿”這樣的事情讓自己上位。也許,參與報道這個事件的媒體都不應該止步于幫助這位“偷雞腿媽媽”,而是要做出更多的拷問。
》》原文閱讀
評論一:什么讓她成為小偷才值得反思(新華社)
在一個新聞事件常遭遇“反轉”的年代,對“偷雞腿媽媽”事件的深度挖掘、反思乃至質疑無可厚非。因為,很多時候真相需要時間沉淀,人們害怕被騙,更害怕同情心被濫用。但是,反思是為求得共識,因此一些基本價值需要重申:對“偷雞腿媽媽”的捐助,是民間社會對弱勢群體的一次自發(fā)性救助行動。無論之前這位媽媽偷過幾次,事中媒體報道對她是贊是貶,其他困難人員有沒有得到救助,都無損這次捐助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這是人間大愛,是千金難買的正能量。不能看她得到了幫助,記起她偷了東西,想到還有更多人沒得到幫助,而否定這次捐助的價值。隨意否定人性善舉,可能淡漠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線性思維無助于澄清“偷雞腿媽媽”事件中的情法糾葛。純以線性思維來看,“偷雞腿媽媽”事件的邏輯是“母親偷竊-媒體報道-社會同情-女兒獲捐”,結論是:做小偷卻獲得捐款,這是誤導價值取向。
“偷雞腿媽媽”事件當然需要反思,但不是去質疑“捐助者對小偷同情心泛濫”,而是去思考:是什么讓一個孩子的媽媽成為小偷?為什么媒體報道博取同情總要求新求趣求異,是不是因為人們對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已然麻木?是什么導致人們每每糾結于情理法,是不是因為三者邊界不清,凱撒的沒有歸凱撒,上帝的上帝沒有管?
》》原文閱讀
評論三:“偷雞腿母親”事件背后的扭曲與沉重(新浪)
劉燕母女獲得資助的情形,被同病區(qū)的病患家屬看在眼里。一位患兒家長忍不住表示,“我看一堆記者過來,都來采訪他們一家。比她孩子嚴重的很多,人家家里情況也不好,站在邊上看著你們給她錢,你說人家心里難不難過?”“就是我們沒有偷東西,就是這個意思嗎?是不是這個意思嘛?”
是不是這個意思嘛?——這句話里的幽怨與惶惑幾乎讓人不忍直視。而發(fā)生在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的這幕浮世繪,又真的是媒體的過錯嗎?當然不是。就像童話里,那個將擱淺的小魚一只只扔回海里的故事所表達的那樣,善行或許不足以讓所有的魚都得以活命,但能救一個是一個,這也正是媒體關注以及社會資助可能達到的有限正義。
》》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