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就要為志愿填報做準備了
根據省教育廳公布的江蘇高考新方案框架,從2018年新高一入學起,江蘇高考模式將從“3+2”改為“3+3”。即語、數、外三門必考,然后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六門學科中任選三門進行考試,并計入總分。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學科選科?5月21日,新高考改革下學生發展指導體系建設高端研討會在南師大附中舉行,教育部新課改的專家們與全省近300名區域管理者、校長和教師們共同參與了會議,“生涯教育納入高中課程”成了討論的熱點。
“生涯教育”成關鍵詞
“新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學生對于考試科目有了更大的選擇權,但選考科目會影響高考時的專業選擇,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合理選擇?這就需要通過生涯教育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北京師范大學喬志宏教授表示,在新高考的錄取模式下,學生將從“十二年苦讀,兩天決定志愿”的情境中徹底轉變,專業的選擇甚至從高一選科時就開始了。這就要求學生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清晰的認識,而這種能力正是生涯教育要教給學生的。喬教授直言:“生涯教育不僅局限于知識學習,更要幫助孩子盡早找到職業目標和自己的特長、興趣所在,并因材施教。”據悉,由喬志宏教授主編的系列高中生涯發展教材將于今年暑期在全國正式出版,供學校九月新學期使用。
大數據指導學生選科
新高考改革帶來了更大的選擇空間,而面對幾十種選科組合,學校如何進行教學和管理?這次研討會上,北京國信世教研究院協同國內外各權威機構專家,歷經三年研發出的基于新高考情景下國內學生發展指導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受到了與會嘉賓的關注。
國信世教研究院首席專家左陽博士在會上提到,該系統通過大數據的搜集為學校管理者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如在某一學科上,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測評,可以測出學生各學科潛能指數,“6選3”學科傾向綜合指數、學科興趣潛能及成績的匹配度等等,通過學生的選課結果,綜合各方面來分析,合理安排學生選科。
左陽透露,以這一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為基礎的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已經在北京八一學校等單位實施,未來還可向更多區域的學校提供各類應用服務。王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