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江蘇高考改革,9月或將見真章!附:江蘇高考5次大變革——
2017年,是高考改革全面推行的一年。作為改革試點,上海、浙江2014年啟動的高考改革,今年迎來第一批畢業生。
江蘇高考也將進行改革,具體方案暫未正式出臺。新方案將從2018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啟用,也就是從2021年高考開始實施。
注:2107級新高一將仍按照江蘇高考舊方案實施。
試點城市改革,對于江蘇是否有參考價值呢?
可從年初央視對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訪談中,收獲些信息——
“一是在帶動高中改革方面取得明顯的成效,因為它改了,高中的課程體系、辦學方式、考試、考核等,和高考相關的這一套系統;
第二是它加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
第三個就是在高中階段的學業水平的考核方面探索了新的路子。”
而從今年9月起,2017高考改革將全面推行。又一輪高考改革將席卷全國。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小升初、中考的關注度很高,但是對于高考關注的偏少。高考雖說遠,卻也近。
而這場高考改革影響最大的恰恰是初中生家長!不求在改革中占大便宜,只愿在改革中不讓孩子吃虧。正如陳部長所說:“高考影響一代學生一生的命運。”
江蘇高考改革
1、江蘇高考改革,將從2018屆開始,2021年高考“3+3”模式,取消文理分科;
2、統考科目語數外保持不變,選考科目由"6選2"調整為"6選3";
注:必考科目,語文、數學、英語;任選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六門科目中,任選3門考試,計入總分。
3、英語將實行聽力和口語一年兩考,筆試兩考仍在探索;
4、新高考方案總分超現有的480分,與浙江分值接近,總分可能接近700分;
5、“小高考”將開齊開足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13門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圍,均可考兩次。
· 上海、浙江 新高考模式 ·
新高考變化
從已經出臺公布的方案來看,總體改革方向大體一致。而多地高考合并錄取批次也已成趨勢!
1、文理不分科(取消文理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趨勢,高考科目“3+3”也成眾多省份未來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實行“3+3”模式
“3+3”模式是指,報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績將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
不分文理科,可自主選擇選考科目。就3門選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選3”模式,即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
注:浙江采取的是“7選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還多了“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這項科目。
在分值設置上,絕大多數省份明確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每科滿分150分,學生自選3門科目每門滿分100分,總分合計750分。不過,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確3門選考科目每門70分,高考成績總分滿分660分;海南要求以每個科目原始分轉換后的標準分呈現考生成績,這是目前僅有采用標準分這一計分方法的省份。
3、外語一年兩考
在已出臺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絕大多數省份明確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也就意味著英語不一定和語文、數學一起考,考生可在平時考并選其中較高一次考試成績計入。
江蘇新高考目前僅確定英語聽力和口語一年兩考,筆試仍未確定。如江蘇也推行一年兩考,對于外語優秀的孩子來說,絕對是福音。可在高一、高二參加考試,在后面的階段里有更多的時間來主攻其他科目。
4、構建“兩依據,一參考”多元錄取機制,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輪改革方向的亮點之一,是打破“唯分數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兩依據為: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一參考”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綜合素質評價一般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成就 、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
江蘇省11所省屬高校2017年繼續探索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和浙江“三位一體”方式類似,江蘇將綜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結果、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的特色要求等五個維度的內容,對高考成績達到本二批次省控線的入選考生進行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5、逐步合并本科錄取批次
2017年起,江蘇高考錄取批次本二本三合并!改革考生錄取機制,逐步合并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弱化社會和考生簡單用錄取批次劃分和評價不同類型高校的傾向;
探索“專業(類)+學校”的志愿填報方式,引導從學生興趣和特長出發,選擇合適的專業和學校,不再單純跟著學校“檔次”走,成為此次多地改革方案的重點。
多地表示,錄取批次合并有利于消除社會對三本錄取的高校畢業生的偏見,推動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發展,有利于今后高校畢業生平等就業。
附:江蘇高考改革一覽
1999年:“3+2”模式
這個方案從1994年延續至1999年,文科生考政治、歷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學。
2000年—2001年:“3+小綜合”模式
文科生除了考語、數、外,還要考政治、歷史、地理的綜合卷;理科生則除了語、數、外三科,還要考物理、化學、生物、綜合卷。
2002年:“3+大綜合”
這個模式只在江蘇實行了一年,考生除了考語、數、外三個單科外,還要考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六科的大綜合卷。該模式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但模式要求學生同時學習9門高考科目,負擔很重。
2003年—2007年:“3+1+1”模式
此模式在保留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的兩門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門課中自由選擇,其中一個“1”是報考高校指定的選考科目,另一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選。這樣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學生可以跨文理科選科,共15中混合可以選擇。
2008年—2020年: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統考科目只有3門,即語文、數學、外語,總分只有480分(含40分附加分),同時在一般情況下,學生于高二時進行學業水平測試的必修科目測試,高三時進行學業水平測試的選修科目測試,必測、選測等級會影響考生的普通類高校報考資格及能否上本科、能否達到具體學校等級要求等。
2021年—:3+3模式
具體方案暫未出爐,期待中!
對于高考改革,有啥看法?
歡迎下方“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