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丨80年過去,歷史和你我有什么關系?
2017年12月13日上午10:01分
古都上空警笛聲和汽笛聲交替鳴響
仿佛八十年前遇難民眾哀苦的訴說
又似后人銘心勵志的宣言
12月13日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南京,整整80年了。
在鋼筋混凝土下的這塊土地,每一寸都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
曾經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有著不共戴天之仇。
1937年12月13日,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淪陷了。在淞滬會戰遭遇強烈抵抗傷亡5萬的日軍,如同發瘋的野獸,進入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后,在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
據不完全統計,總共約有30萬同胞慘遭殺害,超過2萬名婦女被強奸,南京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全票通過的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銘記歷史,不忘國恥
80年了,那些劫后余生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那段歷史的“活證”,漸漸地離我們遠去。
如今,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不足百人。
與死亡相比,他們更加害怕的是被遺忘。
就在12月10日,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在老人90歲那年,他曾進入紀念館展廳參觀、悼念遇難同胞。
大屠殺幸存者之一曹志坤老爺爺曾表示,他只是在等一個道歉,“我已89歲了,已等了75年,我還能等多久?”
曹志坤站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自己的青銅腳印錄上
歷史給他們留下終身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這段歷史,他們“不想回憶不會忘記”。
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記憶素描
今天是南京人心中不可磨滅的存在
如果你在12月13日早晨10點走上南京的街頭
你就會發現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
寫滿著對歷史的緬懷和銘記
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延續者
河海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九中
南師附小
中山碼頭
圖上的老人名叫叫甄愛梅,今年93歲。
在紀念碑前,她一直擦拭著眼淚。
在她12歲時,她的父親在江邊遇難。
這些年,她每年都會來中山碼頭獻花、鞠躬。
雞鳴寺
集慶門
新街口
只要你能到達的地方
都會有低頭默哀的南京人
國恥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曾有這么一個提問:我們總說要勿忘國恥,可“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嗎?
一個人用她自己的行動給予了我們答案。
4月8日,@Jiangsu China 在推特(Twitter)上發布了一條消息:
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古淮河北岸,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布展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張純如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這座紀念館是以張純如的名字命名的,而她就是張純如↓↓↓
她是個美籍華裔。二十年前,張純如出版了一部震驚世界的著作——《南京大屠殺》。一經發表,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被翻譯成15種語言,轟動世界。
她向世界人民全面展現了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有人說:沒有她,世界將不知道南京大屠殺。也有人說: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殺,卻不認識她。
可是,南京大屠殺又和她有什么關系呢?
1997年是南京大屠殺60周年。在這一年,她出版了算是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語出威廉·柯比,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本書的序言也是他撰寫的)。
《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張純如在寫《南京大屠殺》時,不過二十幾歲的年紀。很難想象,她做了多少努力,才有力量支撐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每天與南京大屠殺那段殘忍血腥的歷史為伴。
她要把那些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等酷刑,一字一句的寫出來。
成書后,她又遭遇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
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后來她患上憂郁癥。2004年,她在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時年36歲。
要說南京大屠殺和她有什么關系。
南京大屠殺本對她,沒有半分關系。
在接觸到南京大屠殺之前,她和大多數人一樣,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她從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碩士學位。她完全可以走任何一條別的路,去實現人們羨慕的“美國夢”。
但是,張純如選擇研究這樣一段歷史,并且將《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呈現給世人,甚至為此而獻出年輕的生命。
她讓更多人知道了這段歷史,她讓更多人看到了日軍曾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種種罪行。這些白紙黑字,是她曾經為南京大屠殺奔走的證明。
所以,請記住,張純如!這個被稱作南京城的女兒的人。
她用自己的一生,為三十萬沉睡的亡靈奔波,自己卻永遠在海外漂泊。
她的一生僅有三本書《蠶絲》、《南京大屠殺》和《美國華裔史錄》,卻擔起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兒女的責任。
南京大屠殺對她,是一種生命的連接。
是與她自己生命的連接,是與那些在南京大屠殺中故去的人們的連接,也是與在和平年代下生活的我們的連接。
我們為正義奔走
現在,我們要為歷史而奔走,為正義而奔走,為和平而奔走。
長達80年的跨度,一座城市可以煥然一新,可以把舊的拆掉建造新的,但是,歷史是城市的根基,不能改造,也無法抹去,需要一代代的口口相傳。
我們沒有因為仇恨而發動戰爭,我們只是希望世界的每一個地方都不要再發生這樣的慘劇。
南京大屠殺和你有什么關系?
和我有什么關系?
和我們有什么關系?
長存的是歷史,
更是正義與和平!
是血液里流動的對同胞的愛、
對家國的愛!
聲明:本文由輕輕家教南京升學整理
來源 | 中國青年網、新華網、現代快報、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