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2018中國再回榜首,成績背后的“中國憂思”
“51上私立”→ 點擊右上角“...”→ 點選“設為星標 ★ ”。
今天,大家的朋友圈估計被這條消息刷屏了:
12月3日,世界經合組織宣布了第七輪國際學生評估(簡稱PISA)的結果。此次評估,共有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約60萬學生參與的測試。其中,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包攬了三項第一。新加坡緊隨其后,獲得三項第二名。
朋友圈里,很多人看到“中國第一”這幾個字,就一片歡呼之聲。但在歡騰之余,我們是不是還要再冷靜思考,這個第一名是不是真的代表了中國普遍的教育水平?第一名背后有沒有更值得我們思考和警惕的方面?
PISA是什么?
PISA即“國際學生能力測試”(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于2000年發起的對基礎教育進行跨國家(地區)、跨文化的評價項目。這項測試每三年進行一次,共有將近60萬學生參與,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學生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
PISA跟傳統的考試有什么區別?PISA不是關注學生能否把自己學的東西復述出來,而是把重點放在考查學生能否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PISA測試評估主要分為三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
我們先來說一下這一次的PISA測評結果。(已經知道結果的的讀者,可以跳過這一部分。)
PISA測評結果
中國學生3個項目獲得第一
此次中國共有四個地區(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參與了測試,參與測試的學校和學生隨機抽取。
從下面的測試結果排名表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的學生閱讀555分、數學591分和科學590分,均位列第一。這是繼2009年、2012年上海學生在PISA測評中連續奪得冠軍之后,中國學生時隔6年,再一次名列榜首。
2018PISA測評結果(按閱讀成績由高到低排列)
每一屆的PISA測評,都會側重閱讀、數學、科學的其中一門。今年,PISA測試的重點是閱讀。
此外,PISA測評中還會設置一系列調查問卷,涉及學習時間、閱讀偏好、職業傾向、價值觀、幸福感等內容,對各國教育現狀進行全面調查。
在閱讀科目,在今年的PISA測評中,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Z)的閱讀平均分不僅最高,而且達到了現有國家中的最高水平(level 4)。相比在上一輪PISA測評中第27名的閱讀成績,中國學生在閱讀測評中可以說是取得了巨大飛躍。而一直在閱讀測評中表現不凡的新加坡、芬蘭,這次分別排名第2和第7名。
在數學科目,PISA測的是數學素養,而不是數學知識和解題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體現在學生對數學的邏輯推理和提出論點的能力,以及能否靈活運用已有數學知識,解決各種現實問題。這一次中國學生在數學測評中獲得591分位列第一。
在科學科目,PISA重點考察學生能否作為一位反思性公民,參與科學相關的問題和互動,比如,能解釋科學現象、評價和設計科學探究,以及科學地解釋數據的能力。中國學生在科學測評中,獲得590分,位列第一。
PISA測試分析
中國為什么能得第一?
這一次PISA結果一出來,很多媒體都高呼中國此次是“重返第一”。
為什么是“重返”?
因為上一次,也就是2015年,由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G,China)位居總分第十!而在此前的2009和2012年,上海單獨參加PISA時,則是連續兩次獲得第一。
從第一到第十,再到第一,我們到底經歷了什么?
讓我們回到2009年。
這一年,上海的學生第一次代表中國,參加了PISA。在65個參與的國家和地區中,首次參加該測評的中國上海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都位列第一。
又過了3年,到2012年,上海學生依然在科學、數學和閱讀三個項目中,排名第一!
但上海取得的一路高歌的驕人成績,在2015年的PISA結果,讓很多充滿期待的人“大跌眼鏡”。
這一年,上海不再作為單獨的試點代表中國參與,而是與北京、江蘇、廣東組成了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G,China)參加了PISA。可惜結果讓很多人感到可惜:總分只排到了第十位。其中:
數學排名第6,科學排名第10,而閱讀僅僅排在第27。而新加坡則全部三項排名第一。
又過了3年,到了2018這一次,“中國戰隊”才重回巔峰。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中國隊波動如此巨大?
對此2018與2015年的“參賽隊員”我們發現,兩次參加的省份中,中國隊的成員從北京、上海、江蘇、廣東,變成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浙江成為唯一的變量。
難道是因為浙江的原因,導致中國成績變強?
首先我們來看均衡。
我們簡單對比一下前幾次PISA的成績就會發現,排在前幾位的,不論是新加坡,還是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他們的成績都非常穩定,波動很小。大家都知道,這些地方都是彈丸之地,雖然教育水平在校際之間也有差距,但差距并不大。
而上海、北京作為直轄市,雖然在內部有差距,但這個差距比起其他省份來,也不是那么大,教育相對比較均衡,而且從教育實力的角度,這兩個城市在中國絕對屬于排頭兵的地位。所以,當年上海單獨參加測試時,成績肯定不錯。
北上廣深,除京滬外,中國另外兩個一線城市都在廣東。按理說,廣東的成績應該不會差。但廣東與浙江相比,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均衡,不僅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之間有差距,粵北的很多地方發展其實相對落后。
我們來看一下能對比的指標——GDP。從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雖然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強省,但其省內發展卻是極其不均衡的。深圳、廣州的GDP都達到了15000以上,而韶關、梅州、汕尾、云浮等地卻只有幾百。反觀浙江,卻是難得的全省普遍較強的省份。雖然杭州與廣州深圳不能比,但浙江發展最差的舟山、麗水等地卻沒有廣東地區之間差距那么大。
雖然經濟不一定完全體現在教育方面,但是卻從另一個側面能反應出,浙江與廣東相比,地區之間的差異沒有那么的大。所以,浙江替換廣東,在優秀生部分可能不相伯仲,但在縣城、農村等部分的學校,則相對會成績好一些。
其次我們來看人口。
截至2018年底,廣東常住人口1.13億人,相比而言,浙江的常住人口可是少多了,截止到2018年年末,其常住人口只有5737萬人。
2015年,“中國戰隊”的四省市人口共2.3億人,而這一次一下子減少了幾千萬,素養水平的整體提升顯然更容易一些。
用浙江替換廣東,不僅減少了分母人數,而且減少了有可能因為成績偏低而“拉后腿”的人數,這或許就是此次中國成績大幅度反彈的原因吧?
PISA測試反思
如何看待中國成績第一?
其實,如果拋開“第一”所帶來的歡樂,冷靜思考成績背后,我們其實也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內容。
我們先來看測試結果本身。
閱讀成績第一 但效率較低
在此次2018PISA閱讀成績與每周總學習時長的關系圖表上我們看到,雖然中國學生閱讀成績位居第一,但同時中國學生每周學習時長也是最多的,超過55個小時。新加坡閱讀成績次之,每周學習時間在50個小時。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芬蘭,閱讀成績排第7,每周學習時間在35個小時。
從這個對比中我們看出,芬蘭閱讀效率非常高,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效率方面,這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好學生 不想當科學家
PISA調查顯示,中國有48.4%的學生被列為了“科學和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而美國僅有12.3%。看到這個數據,筆者內心給咱們中國優秀的學子大大的點個贊。但看到PISA調查各國科學和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咨詢他們未來的職業愿景時,不由心中微涼。
這些中國好學生想要成為科學和工程專業人士的比例不到25%,雖然他們在學科方面表現優異,但他們從事這兩項職業的意愿是遠遠低于平均的。
而在這方面,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學生的科學成績較好,也想從事科學工作;美國學生雖然科學成績不高,但有意投身科學工作的比例很高;而中國、韓國等科學成績高的學生,這一意愿卻都很低。
為什么,中國的數學、科學等基礎教育表現優異,但孩子不愿從事相關行業?未來,中國還能培養出世界公認的數學家、科學家么?如果科學發展滯后,我們如何在未來參與國際競爭?
中國學生幸福感知力低
2018年,PISA還有一份關于幸福感的問卷。圖中,左邊的三項指標分別是指:學生對自己生活感到滿意的程度;在學校不覺得自己是局外人,歸屬感的強弱;面對失敗也不懷疑自己未來的信念。右邊條狀圖代表學生的幸福程度。
中國學生的問卷結果顯示: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在學校的歸屬感,面臨失敗時對自己做出的規劃產生的質疑度來說,都沒有特別強烈的感知。但是,輕微感覺到自己不幸福!
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感覺不到快樂,卻輕微感覺到了不幸!
而世界公認的教育強國芬蘭,雖然在成績排行榜上并未排到第一,但芬蘭的學生,無論是從學習能力還是幸福指數上都是最好的。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在PISA對于“成長型思維”評分中,中國4省市的排名靠后,低于OECD平均水平。
也就是說,中國的學生比較缺乏成長型思維,在學習能力和幸福感方面都不強。看到這些,作為教育者可能需要反思,學習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重要的是名次還是教育的初衷。
最后,我們拋開測試的數據,來談談整體的感想。
首先就是,我們太重視所謂的“排名”和成績了。現在很多人是懷著比賽的心態來看待PISA的。51上私立認為,本來應該是通過這項測試,來全面審視中國的教育水平,但如果過分放大排名的效應,以參加比賽的勁頭來參加此次測試,勢必會造成派出最優秀的“選手”的想法。廣東本來是很好的樣本,但因為廣東的出現使得上一次排名偏后,便改派浙江出陣,這種做法其實體現了太重視排名的想法。PISA不是奧運會,PISA的價值不在于爭第一,而是為了發現中國教育的問題。如果每次都得第一,我們如何能發現自己的不足?
其次,閱讀、數學和科學并不是基礎教育的全部,基礎教育也不能涵蓋整個教育事業。PISA的測試項目,涵蓋并不全面。如果考察的是體能、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藝術欣賞、生活能力、近視眼等等,中國會排第幾呢?
第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這都是中國教育最為發達的省份,但卻無法代表中國的全部。我國東中西部發展、城鄉發展還很不均衡。51上私立認為,如果想要以樣本來檢測中國教育的發展,“中國隊”就不能僅僅派出這幾個省份來當代表,西部省份、內陸省份、少數民族地區等都應該考慮進去,這樣才能更具代表性。